“江蘇最美廣電人”評選活動最近在南京落下帷幕,20名來自全省各地的廣電工作者被授予“江蘇最美廣電人”榮譽稱號,宿遷廣電總臺社教中心的周建鵬就是其中之一,作為宿遷市唯一的榮譽獲得者,這位“最美廣電人”身上都有著怎樣的故事呢?
中午12點,經(jīng)過多次預約,周建鵬終于有了一段空閑時間接受采訪。走進他的辦公室,雖然是午飯時間,他仍然在剪輯紀錄片。
“今天的飯是吃不上了,我這個思路剛剛理清晰,肯定是不能停下來的,如果說現(xiàn)在去吃飯,思路就會中斷,肯定是舍不得停下的?!笔袕V電總臺社教中心副主任 周建鵬 說道。
43歲的周建鵬,是宿遷廣播電視總臺社教中心副主任、紀錄片工作室負責人。在宿遷廣電工作21年,周建鵬一直堅守在宣傳一線,他坦言,做紀錄片的辛苦程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。
“相對于常態(tài)的節(jié)目拍攝,紀錄片工作者可能更辛苦,也更具有危險性,為了記錄第一現(xiàn)場,你必須時刻和拍攝對象相伴,比如有一次跟蹤拍攝駱馬湖漁民夜間捕撈的過程,凌晨兩點坐著漁船去捕撈,整個過程都在船上?!笔袕V電總臺社教中心副主任 周建鵬 說道。
夜間的駱馬湖風高浪急,當時的小漁船就像一片樹葉在水中飄蕩,非常危險。風雨飄搖中在漁船上度過一夜,這在周建鵬拍攝紀錄片的經(jīng)歷里,還稱不上最辛苦。拍攝工作強度大,風吹日曬不可避免,后期剪輯又耗費時間,一坐就是一整天,紀錄片工作者常有的胃疼、腰椎疼等職業(yè)病,周建鵬幾乎全都有。
“我們業(yè)內(nèi)很多人都這樣幽默的調(diào)侃自己,遠看像民工,近看像乞丐,走到面前一看,原來是拍紀錄片的。”市廣電總臺社教中心副主任 周建鵬 說道。
拍紀錄片的過程是辛苦的,對周建鵬來說,記錄下身邊人最真實的狀態(tài),講出他們身上的故事,更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,有時他還會伸出援手,幫助他鏡頭中的人,力所能及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。
“我的拍攝對象很多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,他們生活往往都不容易,作為一名記錄者,或許不應該干預事態(tài)的發(fā)展,但是作為一名黨員,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。”市廣電總臺社教中心副主任 周建鵬 說道。
2004年,周建鵬因為修鞋,與市區(qū)漁市口路開修鞋鋪子的殘疾人姚京良相識,接下來他在長達15年的時間,一直關(guān)注著這個鞋亭。2017年,周建鵬正式開始拍攝姚京良的故事,斷斷續(xù)續(xù)一年的拍攝過程中,周建鵬的認真和執(zhí)著,給姚京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而這位周大哥平時的關(guān)心和幫助,也讓姚京良至今難忘。
“拍一個畫面都是反反復復的,做好多遍,比如夏天這么炎熱,一次取景不行就再來一次。作為弟弟來說,我都特別心疼我大哥。他隔三差五經(jīng)常來開導開導我,我從思想還有性格上面都有所改變?!睔埣踩?姚京良 說道。
就這樣,周建鵬把姚京良和小徒弟吳天天身殘志堅,追逐夢想的故事記錄下來,制作出了22分鐘的紀錄片《鞋亭故事》,這部作品后來也獲得了四川電視節(jié)最高榮譽“金熊貓獎”國際紀錄片獎。
20多年來,周建鵬先后攝制了《我從天山來》、《朝陽與夕陽》、《活著》、《出土的王國》等近200部優(yōu)秀紀錄片,題材包含方方面面,大到泗水國的考古故事,小到普通市民的奮斗經(jīng)歷,其中有20多部紀錄片獲得省級以上獎項。
今年9月6號,“江蘇最美廣電人”評選活動在南京落下帷幕,周建鵬和其他19人脫穎而出,被授予“江蘇最美廣電人”榮譽稱號。
“我感到非常開心,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認可,但是我覺得這個榮譽分量太重了,它不能屬于我個人,它要屬于我們所有宿遷廣電總臺職工,我只是代表大家來領這個獎,這是對我們宿遷廣電人工作成果的一個肯定?!笔袕V電總臺社教中心副主任 周建鵬 說道。
不同于周建鵬自己的謙虛,每當提起身邊的這位“最美廣電人”,他的同事都說,這份榮譽是實至名歸,在大家的眼里,他既是一位親切的前輩,也是需要努力追趕的偶像。
把20年的青春奉獻給了自己最愛的紀錄片事業(yè),周建鵬不愧“最美廣電人”的榮譽,我們也期待這位紀錄片大師,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。我們廣電人也會以他為榜樣,繼續(xù)用鏡頭講述好故事、唱響時代主旋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