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器生產(chǎn)代替手工,大家會發(fā)現(xiàn)一些“老手藝”正在慢慢消失,可能再過十年,二十年,就再也看不到了,木匠就是其中之一,今天認識一位手藝人,一起了解他的喜與憂。
在泗陽縣里仁鄉(xiāng),提起朱明祥幾乎無人不曉,大家伙都知道他手藝好,是做板凳桌椅的“老大哥”。眼前這間屋子就是朱明祥的“手工作坊”,堆放了很多木材和設備。旁邊的這張桌子,再經(jīng)過幾次打磨平整就可以上漆完工了?!斑@刨子必須要把它刨平了,到街上才能好賣?!崩夏窘持烀飨檎f道。
71歲的朱明祥告訴記者,在他們這行,流行這么一句話:三年學徒、五年半足、七年才能成師傅。而他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成為師傅的師傅了,守著這門手藝五十多年了。朱明祥介紹,榆樹木材耐用又結實,拿到木頭后,“刮、砍、鑿、剌”是入門必備,而學習這些基本功就必要會使用各種功能的木工工具,這些工具一般都有較鋒利的刃口,掌握正確的使用姿勢和方法,就能提高工作效率。
朱明祥一開始接觸這門手藝的時候是愛好,后來成為了謀生的技能,一個四方平整的小板凳能賣到十五到二十塊錢,街坊鄰居用的都是朱明祥做的木椅板凳?!皺C器制造它那是密度板,那都是成品,那些板凳都不用刨,像我這個電鋸要開,開來家要放這個電刨上改,改出來刨,刨出來才能一樣一樣組合起來,必須要有耐心。”老木匠朱明祥說道。
朱明祥現(xiàn)在有一絲憂愁,他說,沒有年輕人愿意做這行,吃苦而且掙不到什么錢。他也很擔心,這老手藝會失傳,以后的孩子就看不到了。
編后:只有熱愛,才能堅守一份匠心,也許會失傳,但是它曾讓古老的工藝綻放質樸和溫暖。
總共: 1頁
作者:泗陽臺 梁婷 王朝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