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代購已然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消費方式,從家用電器,到日常用品,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用實惠的價格買到了自己心儀的物品,可代購真的那么可靠嗎?
前段時間,報警人王女士稱自己在一個聊天群里看到有人發(fā)海外代購的消息。由于價格便宜,王女士便動了心,選好了幾樣貨品后就給對方付了一筆款項。付完款后,對方也照例給王女士發(fā)了快遞單號。王女士查詢單號發(fā)現貨物已經發(fā)貨,便感覺這位“代購”比較“講信用”,于是,王女士又在對方手里訂了幾種貨品,照常給對方打了款。結果幾天后,王女士拆開第一單快遞發(fā)現,里面只是幾袋試用裝的贈品洗發(fā)水。王女士便趕緊聯系對方,卻發(fā)現對方已經將她拉黑。王女士這才發(fā)現自己上當受騙了。
諸如此類的“代購”騙局在各地時有發(fā)生。李女士從一名曾姓女子手中訂購了一款7000余元的名牌手包。付款后,遲遲不見對方發(fā)貨,遂多次詢問緣由。對此,曾姓女子多次以通關受阻為由搪塞,并先后數次讓事主墊付各種通關費用,且保證盡快歸還,購物心切的李女士通過轉賬方式,前后付給曾某6萬余元。正當她滿心歡喜準備收貨時,曾某卻消失了。
代購本就是一種具有一定風險的交易行為,購買時要謹慎,切莫因貪圖便宜落入騙子的陷阱。警方提示在代購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:
一是購買商品最好還是選擇實體店或正規(guī)購物平臺。如果非要在朋友圈購物,一定要多個心眼。即便是熟人,也要核對清楚銷售的各類具體信息。對于陌生的賣家,更要提高警惕。
二是切勿直接匯款購買。付款時,最好通過第三方網絡購物平臺進行付款,保障雙方的權益。如果朋友圈代購商品與正規(guī)渠道的價格差距太大,還是需要謹慎購買,切不可貪圖便宜,以免上當。
三是保存好交易記錄。一旦發(fā)現付款之后,賣家以“商品被海關扣下,要加繳關稅”等為由隨意要求買家加付高額款項,或賣家獲取購物款后與買家失去聯系的情況,要保存相關證據,及時報警。